教授
姓名:成艾国
性别:男
出生年月:1972年9月
民族:汉
政治面貌:中共党员
职称职务:教授
最后学历、学位、专业:博士
工作单位: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
通讯地址: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
邮政编码:410082
2003.6-2006.10湖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
2006.10-现在湖南大学教授,硕士生导师,上汽通用五菱企业博士后、上汽通用五菱新技术发展总监,湖南省交通工具工业设计中心专家组成员
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
1998-2002湖南大学车辆工程博士
1995-1998湖南大学车辆工程硕士
1991-1995湖南大学车辆工程学士
纵向课题:
[1]2011-2012微型客车行人保护安全分析与设计
[2]2011-2013基于焊点失效机理分析的白车身焊点优化设计研究
[3]2011-2013汽车侧面碰撞快速分析方法及内饰对人体损伤的影响研究
[4]2010-2012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开发-SGMW纯电动汽车技术研究与开发
[5]2010-2012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开发-SGMW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研究与开发
[6]2010.1-2011.8面向国际标准的车身网络控制平台关键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
[7]2009.1-2011.10整车的简化力学模型研究
[8]2008.8-2009.12"中气"轿车四门两盖结构设计与优化
[9]2007-2010塑性加工工艺与装备
[10]2006.12-2009面向‘4R’的汽车产品绿色设计技术研究
横向课题:
(开发车型)
[1]2010东风特种车重卡开发(横向课题)
[2]2010中国重汽王牌右舵车开发(横向课题)
[3]2010中国重汽HOWO轻卡系列车型开发(横向课题)
[4]2009.8风行景逸轻量化设计及其它项目技术开发(横向课题)
[5]2009.7风行菱智5.0m车型载货能力与轻量化设计技术开发(横向课题)
[6]2009.10五菱宏光整车开发(横向课题)
[7]2007.10五菱荣光加长及其单双排货车整车开发(横向课题)
[8]2006.9五菱荣光整车开发(横向课题)
[9]2006.5五菱鸿途右舵车开发项目(横向课题)
发表论文:
[1]《汽车车身先进设计方法与流程》(专著),机械工业出版社,2011.5
[2]基于混合近似模型的汽车正面碰撞耐撞性优化设计,中国机械工程,2011
[3]基于移动最小二乘响应面法的橡胶材料参数反求,汽车工程,2011
[4]基于6σ稳健性的拼焊板车门轻量化研究,汽车工程,2011
[5]基于kriging模型的汽车前部结构的耐撞性优化,汽车工程,2011
[6]Dispersion error reduction for acoustic problems using the edge-based smoothed finite element method(ES-FEM),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,2010
[7]Dispersion free analysis of acoustic problems using the alpha finite element method,Computational Mechanics,2010
[8]A coupled ES-FEM/BEM method for fluid-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,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,2010
[9]Coupled analysis of 3D structural-acoustic problems using edge-based smoothed finite element method/finite element method,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,2010
[10]A coupled edge-/face-based smooth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structural-acoustic problems,Applied Acoustics,2010
[11]考虑冲压残余应力和厚度的车身结构模态分析与优化[J].振动与冲击,2010
[12]An edge-based smoothed finite element method(ES-FEM)for analyzing three-dimensional acoustic problems.Comput.Methods Appl.Mech.Engrg,2009
[13]计及成形因素影响的车身结构疲劳分析[J].汽车工程,2009
[14]基于极限约束方法的高强度钢板成形性分析及轻量化选材.汽车工程,2008
[15]基于进化算法的冲压模具型面参数优化.汽车工程,2008
[16]基于汽车左侧围内板拉延工艺及冲压仿真,模具技术,2006
[17]驾驶室车门内板的拉延成形分析及其工程应用,湖南大学学报,2006
[18]汽车右侧围内板的成型性分析及其在工程上的应用,锻压技术,2006
[19]驾驶室车门内板的拉延成形分析及其工程应用,湖南大学学报,2006
[20]基于车身曲面离散点的三角形网格优化,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,2003
[21]车身冲压模型腔表面四边形网格的局部粗化,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,2002
[22]计算机仿真中板料冲压成型压边力的优化,中国机械工程,2002
[23]板料冲压成型中基于数控轨迹点的全自动四边形网格生成,机械工程学报,2001
[24]基于车身曲面离散点的三角形网格生成,计算机工程与应用,2001
[25]基于AR模型的汽车舒适性频域统计算法,湖南大学学报,2001
发明专利:
[1]2010年封闭的尾端梁结构(发明专利)
[2]2010年车身动态强度分析方法(发明专利)
[3]2002年金属薄板件冲压成型用拉延模具(发明专利)
[4]2002年金属薄板件冲压成型用拉延模具(实用新型专利)
[1]2022年,由其等人完成的成果《高品质车身创新平台开发关键技术与应用》获“2021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(科学技术合作)”
[2]2007年通用汽车中国高校汽车领域创新人才奖
[3]2006年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
[4]2006年获柳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
[5]2006年被评为湖南大学本科毕业设计(论文)优秀指导教师
[6]2004年获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
[7]2003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
[8]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
[9]2001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
湖南大学-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版权所有
校址: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麓山门 | 邮箱:zgxy@hnu.edu.cn | 邮编:410082
湘教QS4-201312-010059 湘ICP备09007699号
微信公众号